典籍解读 | 《滴天髓》人道篇

日期:2025.02.02 发布者:算准网

本文解读《滴天髓》人道篇。
原文、原注、任铁樵评注

原文:戴天覆地人为贵,顺则吉兮凶则悖。

原注:万物莫不得五行而戴天履地,惟人得五行之全,故为贵。其有吉凶之不一者,以其得于五行之顺与悖也。

任氏曰:人居覆载之中,戴天履地,八字贵乎天干地支顺而不悖也。顺者接续相生,悖者反克为害,故吉凶判然。如天干气弱,地支生之,地支神衰,天干辅之,皆为有情而顺则吉;如天干衰弱,地支抑之,地支气弱,天干克之,皆为无情而悖则凶也。假如干是木,畏金之克,地支有亥子生之;支无亥子,天干有壬癸以化之;干无壬癸,地支有寅卯以通根;支无寅卯,天干有丙丁以制之,木有生机,吉可知矣。若天干无壬癸,而反透之以戊己;支无亥子寅卯,而反加之以辰戌丑未申酉,党助庚辛之金,木无生理,凶可知矣。馀可类推。凡物莫不得五行,戴天履地,即羽毛鳞蚧,亦各得五行专气而生,如羽虫属火,毛属木,鳞属金,蚧属水。惟人属土,土居中央,乃木火金水中气所成,独是五行之全,为贵。是以人之八字,最宜四柱流通,五行生化;大忌四柱缺陷,五行偏枯。谬书妄言四戊午者,是圣帝之造,四癸亥者,是张桓侯之造,究其理皆后人讹传。余行道以来,推过四戊午、四丁未、四癸亥、四乙酉、四辛卯、四庚辰、四甲戌者甚多,皆作偏枯论,无不应验。同邑史姓者有四壬寅者,寅中火土长生,食神禄旺,尚有生化之忣,而妻财子禄,不能全美,只因寅中火土之气,无从引出,以致幼遭孤苦,中受饥寒;至三旬外,运转南方,引出寅中火气,得际遇,经营发财;后竟无子,家业分夺一空。可知仍作偏枯论也。由此观之,命贵中和,偏枯终于有损;理求平正,奇异不足为凭。

原文解读

宇宙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是阳,地球上的大地是阴,人居于天地之间,秉承阴阳。阴阳相互作用,化合形成了五行,产生了万事万物。尤其是地球上的生命。对于人类而言,人类秉承天地之气,五行俱全,因而是万物之灵。人类因五行聚合作用而生,人类的一切活动,顺应自然规律则是吉,违背自然规律的则是凶。

原注解读

万事万物都是因五行相互作用而诞生的,惟有人类秉承了完整的五行之气,因此人类是万物之灵。之所以个人命运的吉凶祸福不一样,因为每个人秉承的五行之气或是流通,或是偏枯,五行中和流通则为吉,五行偏枯则为凶。

任铁樵评注解读

人生于天地之间,戴天履地,八字之所以有贵气,是因为天干地支流通。流通的八字按照顺序五行相生,偏枯的八字则多有五行相克,因此就定了吉凶。如果天干气弱,地支来生助天干;地支气衰,天干来辅助地支,这就是八字有情且流通,是吉。如果天干气弱,地支来克泄天干;地支气衰,天干来克泄地支,这就是八字无情且偏枯,是凶。

比如天干是木,不喜金来克,地支有亥水和子水生助天干;如果地支没有亥子水,天干有壬水和癸水来生助;再如果天干也没有壬癸水,地支有寅卯木来通根;如果地支没有寅卯木,天干有丙丁火来制木气,木有生机,那么也是吉。如果天干没有壬癸水,反而透出了戊己土;地支没有寅卯木,反而有辰戌丑未申酉,帮助庚金和辛金,木气的处境不利,就是凶了。其余可以以此类推。

万事万物都是秉承五行之气而生的,比如羽毛鳞蚧四类动物,是秉承了单一的五行之气诞生的,比如羽虫属火,毛属木,鳞属金,蚧属水。惟独人属土,土居于中央,是木火金水中气所产生的,五行完备齐全,因此是万物之灵。

因此人的八字,最好是五行流通,顺序生化,最忌讳的是四柱缺少某个五行或者五行偏枯。一些书上错误记载四个戊午是关羽的八字,四个癸亥是张飞的八字,深究下去是一些人的讹传。自从我(任铁樵)给人批八字以来,推算过四戊午、四丁未、四癸亥、四乙酉、四辛卯、四庚辰、四甲戌的八字很多,都是当作五行偏枯来论断,没有不应验的。

我(任铁樵)同乡有一位史姓命主,八字是四壬寅。寅木中火土长生,食神禄旺,尚且五行可以生化,但是妻子、钱财、子女、官禄不能兼得,只因为寅木中火土之气,都藏于地支中,不能引出来,因此小时候孤苦伶仃,饱受饥寒,到了三十岁之后,转南方火运,引出了寅木中的火气,得了时运,做生意发财。之后没有子女,家业也无人继承。因此,这种八字可以作偏枯论断。由此观之,好的八字是五行中和,偏枯一定是有损失的。

491
12

上一篇:下篇六亲论白话-滴天髓-京图-
下一篇:《滴天髓》论化象解读

下篇六亲论-滴天髓-京图-

下篇六亲论夫妻:夫妻因缘宿世来,喜神有意傍天财。子女:子女根枝一世传,喜神看与杀相连。父母:父母或降与或替,岁月所关果非细。兄弟:兄弟谁废与谁兴,提用财神看重轻。何知章:何知其人富,财气通门户。何知其人贵,官星有...

上篇通神论白话-滴天髓-京图-

上篇通神论白话详解一、天道欲识三元万法宗,先观帝载与神功。原注:天有阴阳,故春木、夏火、秋金、冬水、季土,随时显其神功,命中天地人三元之理,悉本于此。飞宏:天道讲的是天干,天干主外,主动,用事之神在天干方显其效,就好比...